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 评范登豪The Name讯号线 |
20年前,范登豪推出了一款MC Silver线材,成了当时人们玩“发烧”的一个标准,20年后,范登豪生产了一款MC Silver第二代。就有人问他:第二代与第一代有什么不同?范登豪说:我的线在抽丝的时候,比原来的速度慢了一半。线的原料是一样,音效却截然不同了。范登豪就是这么一个老实人,是就是,没有就没有,他不必非要套上什么“新科技”的光环唬弄人。范登豪在生产技术上花20年研究的结果就是把抽丝的速度减慢一半,效果就出来了。务真求实,精益求精,这就是范登豪“发烧”的态度。 |
而据范登豪多年的技术研究,认为金属导线存在交越晶体失真(Cross Crystal Distortion 简称为CCD)。大多数的金属,是由大小约为0.1-1毫米的大量晶粒组成,每个晶粒是一个单晶体。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但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所以这种晶体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方向异性,称为多晶体。如此多的不同晶体聚集在一起,数量巨大,当音频信号经其一条金属导线传输时,从微观角度看,音频信号是在晶体之间“跳跃”传输的,并且晶体还大小不一,这样的界面传输,就产生了CCD交越晶体失真,CCD易产生“假泛音”再现“平滑细节”的假音效果。 为尽量消除金属导线的交越晶体失真,范登豪通过机械加工方式,给纯金属导线外加一层金属套。如给纯铜导线外覆一层银或金上套,然后再用绝缘套再包覆一层,以隔绝电磁干扰和防振。The Name讯号线就是采用类似这样的方法制作的,当大伙在津津乐道范登豪用非金属材料碳纤维制成的发烧线时,也别忘了他家还有用铜、银制作的发烧线.制作工艺上可是一点都不马虎,并以极佳的性价比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
The
Name讯号线的导体是线径 听听声音的表现如何?在同价位带的讯号线中,The Name的表现足以让人兴奋,很少能听到近似价位的其它讯号线能有办法将声音做到如此透明、顺畅、圆润又清朗的。音场宽大却又不会过于蓬松。音像的比例正确,轮廓相当清晰,却又不会带任何毛边,声音的纯度很高。有这种通透富有弹性的音色,听起吉它、铜琴这类颗粒分明的乐器最是让人感动。播放《情陷地中海》拉丁吉它SACD Lex Vandyke妙指生花的弹奏下,一颗颗音符迸射出来的力道与弹性都恰到好处,好像嚼口香糖般弹牙,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乐器特有的真实感。 The Name两端的延伸听来也相当不错,光听三角铁带出来的泛音就可以判别这对讯号线在高频的厚度与密度都非常正确,而紧密延伸又有弹的低频,更是可以满足发烧友想过瘾的欲望。听电影原声音乐《天地英雄》第七轨的《响马对决》,当播放到“轰轰轰”鼓浪那一乐段。滚滚的低频在聆听室内涌动,却绝对没有生硬或是失真的不快感受,我清楚地体会到了低频在我全身四周按摩的那种麻酥快感,感觉很爽,一想到The Name的卖价,我就更爽了。 高频与低频都很好,那细节还会差吗?当然不会,The Name的细节不单丰富,而且对于挖掘音场深处细节的能力似乎特别强,因而聆听时你可体会到好的三度空间深度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原本照明有些不足的音场舞台,突然加了几盏聚光一样,听陈宇的《他乡人》中的《勇气》(现场版),The Name的表现不仅“照亮”了各个乐手与歌者,也赶走了在他们之间的阴暗隔离。此时的感觉不光是演奏或演唱者陈宇的表情声像更加鲜明,旁边的伴奏或和声的神态也清晰可辨。而实际上聆听的音量并没有增加,只是The Name深挖出更微弱的细节,从而让聆听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歌者与乐手的情感投入。而在一些人数众多的大型合唱团齐声高歌,或是十数把大提琴合奏之类音色相近、发声层层叠叠的场面,The Name就是有办法理出各自发声的原理,细细分辨被此间音色的差异。听到The Name能有这样的声音表现,下一步计划着就是把The Name“娶”回家,让她跟随我性咯。 选自《新音响》55期 2005年10月刊 |